穿越千年的历史课:《国家宝藏》让孩子爱上中华文明
翻开这本《国家宝藏:博物馆里的中国史》,仿佛推开了一扇时空任意门。青铜器上的斑驳锈迹不再是冰冷的金属氧化痕迹,而是周天子与诸侯盟誓时篝火映照的余温;敦煌壁画飞天的飘带也不再是静止的颜料线条,而是随着乐伎琵琶弦颤动的气流轨迹。
翻开这本《国家宝藏:博物馆里的中国史》,仿佛推开了一扇时空任意门。青铜器上的斑驳锈迹不再是冰冷的金属氧化痕迹,而是周天子与诸侯盟誓时篝火映照的余温;敦煌壁画飞天的飘带也不再是静止的颜料线条,而是随着乐伎琵琶弦颤动的气流轨迹。
《纽约时报》的报道揭示了特朗普政府下的美国历史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政治大清洗”,从政治分歧的加剧到历史内容的重构,教材变得愈加敏感和争议重重。
可在938年的某个清晨,它成了中原王朝南部边界的终点——也是越南历史的起点。
图①:香港爱国教育支援中心。 图②:马吉使用的摄影机和胶片。 资料图片 图③:37分钟版《马吉影像》在港首映现场。 图④:37分钟版《马吉影像》在港首映现场。 图⑤“致敬国家丰碑”国情教育宣讲活动现场。 本版照片除资料图片外,均为本报记者杨俊峰摄 潘旭涛制图
朋友们,你还会唱《东方红》这首歌吗?说实话,这首歌曾经是中国的“全民歌曲”,几乎每个年代的人都听过、唱过。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年轻人可能都没怎么接触过它了。那么,现在还有多少人在会唱《东方红》呢?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一起来聊聊。
在《人类大历史》第18讲“工业革命”中,主讲人James没有从枯燥的机器名称和年份开始,而是带我们回到18世纪的英国,从一个根本性的困局切入:整个社会即将因木材耗尽而陷入能源危机。
有些越南年轻人会在社交媒体上发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吐槽说:“为什么我们的历史课本,翻开80%的内容都在讲中国?”
《奥本海默》里,科学家们围着黑板算原子弹的当量,争论“要不要毁灭一座城市”;TikTok上,一段731部队的影像被转了上亿次——婴儿头上插着管子,皮肤因为实验溃烂,镜头里的“研究者”面无表情,像在处理一块过期的肉。
第二天一早,从山上下来,见到途中两个背包年轻男人在朝山上爬。当时有点意识,这两个人是我清晨最先见到的人。
历史书翻开时扬起的灰尘里,总藏着林老师西装袖口抖落的粉笔灰。他站在讲台上讲北京人的模样,活像刚从周口店山洞里爬出来的——领带歪成石器的形状,头发乱得像被原始人揉过。
抗战题材电影《731》自9月18日全球上映以来引发全民观影热潮。据网络平台数据显示,截至9月21日18时,影片总票房(含预售)已突破12亿元,刷新中国影史单片单日总场次和首映日总场次两项纪录。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该片通过展现侵华
国宝讲故事红领巾传文脉央视新闻与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共同推出“博物馆里的历史课”系列队课在全国的九家博物馆开展特别的少先队活动课总台央视主持人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小鹿姐姐带着少先队员们来到了第二站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三门峡地处黄河流域庙底沟时期的彩陶是仰韶文化最鲜明的印
她进一步解释了她的疑虑:统编教科书所讲的历史,可能会偏向以中原文化为中心,这种视角会和当地的文化会有什么割裂感吗?
南京闪电骑士骑行队队长单群,自2015年起带领队伍骑行,最初是带儿子和另一小朋友在紫金山绿道骑行,如今队伍已发展到几百人。作为历史老师,单群喜欢带孩子边骑行边学习,骑行队走遍南京的名胜古迹,甚至远赴云南、青海湖等地去探索自然与人文的奥秘,在大自然中体验学习的乐
布切里(Buccieri)(左一),正是程修凡在威尼斯高中就读时的历史老师,下图为威尼斯高中的校报《划桨者》(The Oarsman)对他的介绍。
“一层层解谜,让我真正走进这张照片背后的历史。”今天(10日),小红书博主马家骏和一众小红书站内历史垂类创作者在外滩FTC参与一场以抗战历史为主题的特色线下活动,在互动中“跨越时空”与历史对话,同时就做好历史传播开展探讨交流,“混知”、“少说话多读书”等知识、